在沙漠中,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,(71)。而且比起植物,沙漠动物还有额外的生存危机,那就是极端炎热的气温。在数以千计的沙漠动物中,几乎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保持水分、躲避炎热的求生技巧。
绝大部分的沙漠鸟类只在黎明或日落后的几个小时间活动,其他时候则躲在凉爽的、有阴影的地点。也有一些种类,例如极乐鸟,(72),不过它们会时不时地在阴凉处歇歇脚。
不仅是鸟类,大多数沙漠动物,尤其是哺乳动物和爬虫动物,(73)。也正因为如此,人类很少能与响尾蛇和毒蜥遭遇。也有些沙漠动物喜欢在气温凉爽的夜晚活动。蝙蝠、一些蛇类、大多数啮齿动物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,比如狐狸、臭鼬,(74),白天则躲在阴凉的巢穴或地洞里睡觉,另外一些体型较小的沙漠动物干脆躲到地下区,(75),逃过炎热的地面高温。聪明的啮齿动物甚至还会将洞口塞住,隔绝炎热而干燥的跨空气。在最热的季节里,最活跃的可能是某些沙漠蜥蜴,灼热的阳光下,它们还会在沙地上奔跑,因为它们特有的长腿在奔跑时不会吸收太多地表热量。
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五六岁的时候,有一天中午吃饭前,(76)。他悄悄地藏到了饭厅内的壁橱里,暗想:一会儿大家吃饭,发现我不在场,一定会分头去找,等到大家因为找不到我着急上火的时候,(77),吓他们一跳!那该多有意思啊!他越想越觉得这事儿有趣,(78)
但是,由于英家人口太多,开饭后大家根本没发觉少了他一个。外面的饭桌上热热闹闹,自己却憋在壁橱里忍受饥饿的折磨,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。英若诚在壁橱里一直等到饭厅里最后一个人里去,(79),赶到饭桌前一看,只剩些残羹冷炙了。
这件事对英若诚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。几十年后,他在回忆此事时曾说:“人不能总把自己看成重要角色,自我膨胀,孤芳自赏。知道自己并不那么重要,孩子的自尊心虽会受些伤害,但日后遇到挫折却能适应,(80)。”
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、办事不认真、处事随便、好出洋相的人叫做“二百五”。
这“二百五”,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。
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,他身佩六国相印,一时很是威风,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。后来,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,齐王很恼怒,要为苏秦报仇。可一时拿不到凶手,于是,他想了一条计策,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,悬挂在城门上,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:“苏秦是个内奸,杀了他黄金千两,望来领赏。”榜文一贴出,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。齐王说:“这可不许冒充呀!”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。齐王说:“一千两黄金,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?”四个齐声回答:“一人二百五。”齐王拍案大怒道:“来人,把这四个‘二百五’推出去斩了!”“二百五”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。
还有另一种说法,与推牌九有点关系。
原来,牌九(旧时一种赌具)中有“二板”(四个点)和“么五”(六个点)两张牌,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,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,被称为“毙十”。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,谁都比它大,它什么牌也“吃”不了,所以人们就用“二板五”(二板和么五的简称)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。时间久了,就把“二板五”叫成了“二百五”。在香港,习惯上又称为“二五仔”。
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,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。
詹姆斯·希尔顿在小说《失去的地平线》中,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人类理想的天地,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寻觅深解的谜。谁也不知道,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,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“香格里拉”。“香格里拉”在哪里呢?
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,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这个世界之谜。1996年,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,对“香格里拉”为期一年的研究,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证,得出“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”的结论,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,引起了国内外对迪庆——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。
香格里拉是藏语,意为“心中的日月”,英语发音源于中甸藏语土方言。近百年来,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、儒教、道教、苯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存。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良传说,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,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。迪庆摒弃了贫穷落后,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。
如此论证,希尔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《失去的地平线》,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的叫做香格里拉。
酒吧、网吧现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但在南京市出现的“哭吧”还是让人们耳目一新:哭泣,原来也可以有专门的地方。
南京市的这家“哭吧”名为“好心情”,位于一家宾馆内。
“哭吧”面积并不大,大约八九平方米,“情感倾诉,每小时50元”的告示牌醒目地摆在桌上。“吧主”名叫罗俊,他特地在桌子上摆上了风油精、花露水、面巾纸等“催泪工具”以帮助客人“哭出声来”。
来这家“哭吧”的大多数顾客是女性,她们常常受失恋、离婚、失子等情感问题困扰,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场所。在这里大哭宣泄一场后,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能恢复心理平衡,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。
罗俊还说,“其实男人也是需要哭的”。他引述专家的话说,现在社会步调快,压力大,女人难受可以哭,男人一哭就被人视为窝囊废,于是“男子汉”有话不爱说,有苦说不出,有泪不轻弹,一下苦衷都往肚里咽,同时把自己的健康也咽进肚里去了。他说,开“哭吧”是要让男人也有发泄的地方。
现在除了江苏盐城、扬州、南通、无锡等地外,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四川等地都有人慕名而来,痛哭一场。如今,他的“哭吧”每天都有10多位客人,月收入超过5000元。罗俊说,他已有发展连锁“哭吧”,让生活中的“伤心人”可以就近哭泣。
开鱼节是中国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,同时也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的节日庆典活动。
中国多个地区有类似的节日,比如象山开渔节、舟山开渔节、江川开渔节等。 较为著名的是象山开渔节,也称中国开渔节、石浦开渔节。
象山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,又是国家和浙江省对台湾接待的重进行交流的重要口岸,近年又建有国内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——中国水产城。石浦渔民素来有“三月三,踏沙滩”、“祭海”等习俗,其中“祭海”是渔民出海捕鱼时,为求平安、丰收的一种仪式。现在国家实行“休渔期”,“休渔期”结束称为“开渔”。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“祭海”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“开渔节”。自1998年首办开渔节以来,名声日长,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靓丽名片,现为全国著名节庆之一。
开渔节时候,原本帆樯林立、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,瞬间成为机器轰鸣、汽笛长鸣、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。送别的码头人海涌动,鼓乐喧天,爆竹齐鸣,焰花怒放,一派壮观景象。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、千舟竞发仪式、文艺晚会专场、海岛旅游、特色产品展销、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。
吃完饭嚼块儿口香糖,清新口气保护牙齿,是很多人的习惯。在国内的超市或便利店里,人们随手就能买到各种口味各种包装的口香糖。但在新加坡,想要买口香糖只能去药店,而且还要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码。
刚来新加坡时,走了好几家超市却买不到一包口香糖。超市里的服务员善意地告诉我:“在新加坡,超市是禁止出售口香糖的,要想买口香糖,只能去药店里。”看到我诧异的表情,售货员解释:“以前对口香糖管得还要严格,就连药店也买不到,销售口香糖在整个新加坡都是禁止的。”
原来在90年代初,口香糖给新加坡带来的卫生问题十分明显,许多人随便丢弃嚼过的口香糖,对环境造成污染,清洁工人清除它们费时费力;而一些缺乏公德的人用口香糖堵塞了地铁列车门的开关孔,直接影响了地铁的运行秩序。一向被誉为“花园城市”的新加坡,在1992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口香糖禁令,规定进口、销售和制造口香糖都属于违法行为。随后,人们也能经常在街道旁看到标语提示,警告居民和游人,如果胆敢嚼口香糖就将面临严厉惩罚。这一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,“花园城市”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有序。
不过,口香糖毕竟能保护牙齿,对人们的健康有不少益处,所以,后来口香糖又出现在了新加坡,但人们只能在药店里见到它。我的一位朋友正在戒烟,想买些口香糖顶住烟瘾,于是我陪他来到一家药店。店员向我们介绍,现在药店里出售的口香糖不是作为零食的,而都是具有医疗作用的;新加坡卫生部一共批准了19种口香糖可以在药店内销售,它们有的是专门护齿的,有的是有戒烟功效的。朋友决定买包有戒烟功效的口香糖,店员拿出一个小册子,要求朋友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,我们很奇怪,店员解释:“这是为了更严格的管理口香糖出售,我们卖出的每包口香糖都要有记录,如果不按规定行事,药店经营者会被处以两年监禁及5000新元(1新元约合人民币5.1元)的罚款。”